评测上海大众POLO劲情怎么样及上海大众POLO劲情的动力如何
上海大众Polo在2002年引入中国时,打出“全球同步引进”的口号,可谓开创先河。这款标榜拥有“大车工艺”的小车,在品质一环给人很强的信心,而它四圆灯的设计也为大众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年轻形象(要知道在Polo到来之前大众只有捷达、桑塔纳和帕萨特)。
在欧洲市场,Polo于去年年中推出了小改款版本,改动集中在全新的前脸上(上图摄于2005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我们的国产新版Polo也采用了这个款式,虽然时间迟了大半年,但还算紧跟国际步伐吧。
3.改变:新名字新外形
在国内市场亮相三年后,Polo面对一些新推出的对手(特别是风头强劲的广本飞度),在款式上已露出了老态。不过很多人都依然认定,Polo的工艺、底盘是同级里最好的。于是上海大众处心积虑推出小改款的Polo,最大的新话题有两个:
第一是新车的名字。在保持Polo原名的基础上,新的两厢和三厢版分别取名“劲情”和“劲取”,延续了“帕萨特-领驭”的命名方式——在一个洋化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有中国特色和寓意的名字,以此进一步给人融入中国本土的感觉。
第二个话题当然就是面貌一新的外形设计。新Polo的车头采用了大众全球新风格的“U”型隔栅,头灯也由简单的四圆灯变成比较精致的一体化异型灯。据说新Polo的改款设计工作中有中国设计师的高度参与,因此才让这部本身质朴的小车有了如此高级化的设计方向。
此外,三厢版和两厢版在外形细节上也有更多差异,以区分彼此的性格和定位。最显著的差异是三厢版劲取的隔栅采用金属色,显得比较成熟、高级;而两厢劲情的隔栅是与车身同色,感觉比较清爽、年轻化。
4.外形:更鲜明的形象
比起旧款Polo两厢版,新Polo劲情的外形变化主要集中在车头和车尾。侧面则完全没有变化。U型隔栅采用与车身同色,没有三厢版劲取的镀铬设计那么显眼,而且这款来自大众豪华车的隔栅在两厢Polo身上显得有些过于成熟。两厢Polo的整体造型设计在同级小车中不算有特色,它的车厢维持了比较传统的两厢式轮廓,对空间的利用没有日本小车那么周到。不过这很符合Polo“小车大车化”的设计方针。
5.外形:令人愉悦的细节
Polo劲情的很多细节设计都是值得欣赏的,例如尾灯的形状虽然没有变化,但内嵌一个大圆灯的设计远看起来更加醒目。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内藏了转向灯的后视镜,造型十分讲究。此外,车身板件依然维持了Polo著名的高品质,而且引入了新色系(最特别的是有黑色可选),又成功制造了一点新鲜感。
6.车厢:整体氛围
车厢维持了Polo原来的格局。对一款年轻化小车来说,Polo的车厢线条太过方正,有些欠缺个性,不过这是大众车系的一贯风格。仪表台下方有一条贯穿左右的储物格,是非常巧妙和实用的设计,这在德国车中相当难得。
车厢色调也保持不变,整体以淡黄色为主调,接近车窗上缘的部分采用黑色以避免反光,但是新加入的银色方金属饰板却为车厢带来了更活泼的感觉。
两厢Polo劲情采用金属色饰板 | 三厢版Polo劲取的桃木饰板
过去两厢版和三厢版Polo的内饰是没分别的,但在新的劲情和劲取上,两者就有了几乎是质的区别。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厢的劲取采用了备受争议的仿木装饰,一下子变得老成了许多。相比之下,两厢劲情所用的银色饰板虽然也谈不上怎么精致漂亮,但至少让整个车厢的气氛更加开扬、清爽。
除了饰板不同外,两个版本的车厢装备、功能性设计依然是相同的,所以下面会暂时以劲取的车厢图片来讲解一些细节。
7.车厢:操控细节
Polo的车厢细节依然保持了严谨、踏实的作风,没有什么花哨的设计元素,一切都很理性、很整洁。
可上下和伸缩调整的方向盘是Polo在同级中最独一无二的优点,这个优点在实际驾驶中非常有用,使得小Polo的驾驶位置能够迎合男女老少的体形。中控台的布局简明整洁,就连最上面的一列“假按钮”(7个按钮里只有2个有用,也许国外原版Polo有这么多功能吧?)和音响下面一个镂空的“黑匣子”(储物格)也不显得碍眼,不过音响控制面板的按钮依然太小,大手指的人操作不太方便。
8.车厢:实用性设计
如上图所示,Polo的储物空间还是比较多的,方向盘下面的横槽可以用来放太阳眼镜;手套箱的大小比较一般;中控台新开了一个插卡槽,正好能插进一张标准大小的卡片,例如过路卡、停车卡等,是个有心思的设计(只是一般停车时最好不要把停车卡插在这里,易招盗贼);前排座位依然只有一个杯架,折叠藏在中控台右侧,杯架的结构设计得不是很好,放在上面的饮料会妨碍音响的操作,如果饮料是冰冻的还可能有水滴在乘客腿上……倒是后座的两个固定式杯座比较容易使用。我们应该理解德国人对这些生活化小装备的设计是不够日本人想得周到的,Polo能做到这份上其实已相当难得了。
9.车厢:前排座位
图中所示的是三厢版劲取的车厢,由于轴距相同,Polo三厢和两厢的前后座空间是一样的,所以继续以劲取的图片作介绍。
座椅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款式,造型比较平板,座垫也较硬,适合长时间乘坐,但略欠一点包裹性。座垫高度仍然通过一根方便省力的拉杆来调节,这个大众特色的设计使用上非常方便。但靠背的调节却依然采用非常不方便的旋钮式,虽然旋钮调起来角度比较精确,但是调节的速度很慢,想将座椅放倒一定角度来躺一下,得扭上好半天,连手会都扭累。
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比旧款退步了,就是头枕由四向调节改为了简单的上下调节,不过头枕的形状比较厚大,对乘客后脑勺的承托是足够的。
10.车厢:后排座位
由于车身大小没变、座椅造型也没大变,因此后座空间并没有什么变化。Polo的后座空间一直只是中规中矩,说得简单些就和它的级别完全看齐,但是对于这类小车,我们却往往贪心地希望在空间上有所惊喜。Polo就给不了你什么惊喜了,它的腿部、头部、肩部空间,都是小车中的平均水平,如果前座乘客高大些,后座无可避免会显得压抑。
最令人抱怨的是后座地台中间依然有一个很高的突起,使得坐在后座中间位置的乘客双腿没有足够的搁脚位置,长途乘坐会非常不舒服。其实作为前驱车,完全不该有这么高的中间突起(因为里面只有排气管、没有传动轴),在日系前驱车如凯美瑞、思域等已经开发出全平地台,其它Polo的同级小车也越来越注重车厢地台方便性的情况下,大众好应该在这方面下下功夫。
11.实用性:尾厢
Polo劲情的尾厢空间在同级车中属于中规中矩,大概能横着放1个大号拉杆箱。对这类车的尾厢我们也没有什么期望,但新Polo劲情让人失望的是它的后座靠背依然没有采用流行的4/6分割,而是一体过的设计,虽然靠背可折叠,但用途受到明显限制——只能纯粹拉货时使用,不能一半坐人、一半拉货。另外座椅的折叠步骤也比较繁复,要抽起整张座垫,拔去两个头枕,再分别松开两边锁扣,才能将后座靠背完全向前板下,显然一般的用家如非迫不得已是不会去动这个靠背的。
12.动力系统:发动机的变化
新Polo依然有两款发动机,排量依然是1.4和1.6升,依然同时用在两厢和三厢版上。不过,这两台发动机的内里其实都发生了变化。1.4升16v发动机的结构形式没变,但缸体从原来的铝制换成了铸铁,这主要是国产化生产的需要,以实际试驾感觉来说,并没有造成显著的差别。不过理论上铸铁的缸体在散热、重量等方面会稍不及铝制缸体,但具体的特性差异就很难通过试车去体会了,既然车厂能作出这样的更改,想必也是经过周详测试的。
另一台1.6升发动机有着更大的变化,它从每缸2气门变为4气门,因此动力性能将有显著的提升。实际试驾的感觉也是这样,旧款的Polo 1.6发动机虽然动力与1.4相比是高出了一截,但高转运转时比较乏力,而新16v发动机最大改善在于中高转,4000rpm以后发动机的后劲比原来充沛很多,因此高转速行车的乐趣也比原来更高。
在运转畅顺性方面,新的1.4和1.6发动机都达到同级中的一流水平,各个转速段都没有粗糙感,完善性令人放心。总结新Polo的发动机,简单来说就是1.4和1.6的结构差异缩小,性能更加成比例,对于旧款的Polo,很多人都说选1.4发动机比选1.6明智;但在新Polo上,1.6发动机在结构、技术上与1.4完全看齐,而实际动力占有显著优势,因此理所当然的成为主打的动力系统。
13.动力系统:手排不变,自排升级
手动排挡的档杆小巧精准;6前速手自一体变速档杆也比旧款更精致,但方形档杆头在加减档时并不是很就手。
关于新Polo的实际驾驶感觉,要结合它的变速箱来讲。无论是劲情还是劲取都有两台变速箱可选:5档手动和6档手自一体。其中前者称得上是全世界小车上最好的手动变速箱——档位极其清晰,档闸行程短,档杆操作起来非常轻巧。它有日系车手动变速箱的轻巧——几乎只用两只手指“捏”住档杆就能换档;又有德国车手动档的机械质感——每次挂进一个档位时档杆都像被轻轻吸进去一样。因此对于不甚懂得驾车的人来说,这是一副容易驾驶的手动档;对于喜爱驾驶的人,这就是一副每次换档都充满乐趣的手动档。另外要一提的是与这台手动变速配合的三个脚踏板的位置设计也比较好,力度轻巧,离合、刹车都深浅适中,油门踏板的位置也能够做到蹭趾动作,总之这就是一副很有操作趣味性的手动变速。
至于另外那台6速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其实去年开始已经用在Polo 1.6身上。它最大的卖点当然就是6个前速,因此档位间有更紧密的齿比分布,加速过程中动力衔接更畅顺,每次换档的顿挫感也会明显减少。实际驾驶的感觉是,这台变速箱的换档动作的确大大胜过旧款Polo所用的4前速自动变速箱,在自动换档模式下,这台6速变速箱换档的畅顺性很有大车的风范。至于它附带的手动换档功能实际用处倒不是很大,因为两台发动机都不是性能取向,没有需要经常保持特性的转速;而且它本身也已经有6个档位,能够保证发动机在各种情况下都获得比较理想的传动比。加上这个手动换档模式的反应并不是很快,加档动作通常要迟滞半秒,减档就视乎你的减速幅度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因此实际用于攻弯的话,用加减档的感觉往往还不如用自动换档的S档(运动档,选用这档会选用稍高一些的行车转速)来得爽快。
14.驾驶:四款不同动力性格
由于新Polo有两台动力差别较大的发动机和两台截然不同的变速箱,这两两配对之后就能得出4个组合,分别是:1.4手档、1.4自动档、1.6手档以及1.6自动档。它们有着四种比较显著不同的动力感受。至于两厢劲情与三厢劲取之间的差异,倒不算很明显,虽然两车净重相差有100kg,不过在日常驾驶中这相当于两个人的重量,如果不是车子满载,动力性能的感觉差异并不会很明显。对这类小车来说,性能其实都不会有什么惊喜,所以动力和传动给人整体性格是最重要的,至于百公里加速能是13秒或12、11秒,意义倒不是很大。
以下简要地描述一下Polo的四种动力系统的驾驶感受:
1.4自动:动力最弱的搭配,加速时只闻发动机努力的运转声,不见车速有显著的反应。换档确实很畅顺,但让人觉得1.4发动机用不着6前速。当然,在高速时6前速的省油效果能为这台小排量发动机锦上添花。
1.4手动:配上手动变速后,换档能带来很多的乐趣,但是就算将转速拉升到高位,动力依然没有任何刺激。是一部适合日常驾驶的小车,不能给人带来什么速度感。
1.6自动:发动机与变速箱搭配很完善,日常行车换档轻柔,有大车的风范。将转速拉升时,加速力也在成比例地提升,是一部慢开比较高级、快开比较满足的小车,适合向大部分人推荐。
1.6手动:最快的一台、也是最有纯粹驾驶感觉的一台。既有换档的乐趣,又有保持高转速迫使发动机发力的技巧性,而且实际速度一点也不慢。上海大众333车队跑比赛用的就是这个动力系统了。
15.驾驶:操控与行驶感
新Polo的操控和行车感觉其实与旧款差异不大。它的车架仍然是同级小车中最为刚强的,我们曾经在赛道里试驾它,以高速接近极限方式过弯时,它的车身感觉没有一丁点变形。因此Polo的过弯动态是非常稳定的,在弯中方向盘的指向性也十分清晰,路感和比例感都很充盈。刚硬的车架会将压力全部转嫁给轮胎,新Polo保持了旧款过弯推头的特性,以较快车速入弯,前轮抓地力突破时会尖叫,继而不管你是刹车减速还算加油出弯,前轮都会继续向外滑,发生转向不足现象(俗称“推头”)后轮则表现非常稳定,从来不会甩向外侧。简单来说,开Polo过弯,它的一个“推头狂”,只会推头,车尾从来不会来帮一把,是一个追求稳定性而不顾操控乐趣的典型。和同级里的“甩尾狂”标致206相比,Polo是另一个极端。
老实说,这种一味只会推头的极限表现,对于喜欢操控、喜欢攻弯的人来说是相当沉闷的。开着它攻弯只要找准速度入弯就是了,快一些推头就严重有些,你便要松油减速多一些,这过程没有什么挑战性可言。当然,Polo由于有着很刚硬的底盘,而且配上了同级最大的15寸轮胎,因此发生推头时也很容易感知和控制,对于驾车新车来说,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设定。
有一点特别要讲的是,新Polo的后轮制动从原来的碟式改成了鼓式。网上很多朋友对这项改动的意见很大,说这是技术的倒退。从客观事实上说,碟式制动确实要比鼓式高级,因此纯技术角度说这也确实是个技术的倒退。不过我们也要思考一下,原先的Polo用四轮碟刹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呢?经过对新Polo的实际试驾,包括在多弯的赛车场上数十圈的比较激烈的驾驶,我们发现新Polo的制动效能没有任何不足,制动力足够、刹车踏板反应灵敏而线性,就连制动衰减情况也不明显。因此我们可以比较正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换回鼓式制动对安全性并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个级别其它对手全部都是后轮鼓刹),换来更佳的成本效益,这最终会体现到消费者身上。这也再次应验我常说的一句话:只有亲身试过车才能下判断。
行车表现方面,Polo的悬挂软硬适中,滤震相当不错。高速稳定性历来是这部德国小车的强项,新Polo的轮胎进一步升级到195/55R15的宽大尺寸后,再度巩固了该级别小车“稳定之王”的地位。
16.新车评网结论
优点:
机械表现十分完善,车架、悬挂、动力都有均衡和严谨的表现;
无论是1.4升16v或是1.6升16v发动机,由低到高转都相当畅顺完善;
手动版的换档极轻松,是经济型车中的世界顶尖作品,档位极其清晰,一只手指都可以拨动档杆,脚踏板位置也相当理想;
6档自动变速箱动力衔接快且畅顺,有高级车感觉;
转弯时方向盘和车架的感觉十分扎实,车架刚性很高;
车胎入弯的预知性沟通性非常好,抓地力也非常足够,新手驾驶也很安全;
作为一部A0小车,方向盘可以上下伸缩,座位可以前后高低,对驾驶者照顾相当周到;
车身板金工艺非常出色;
1.6升16v发动机与6速自动档搭配有高档感,末段动力也更充沛,是一款值得推荐的主打车型。
缺点:
1.4发动机配自动档动力比较勉强,驾驶感觉比较沉闷;
新6速自动变速箱虽然有加减档功能,但拖档反应缓慢,实际乐趣不多;
后座靠背放倒过程相当麻烦(要分别从两边松开锁扣,还要翻座垫拆头枕);
拐弯抹角过于强调稳定性,缺乏小车应有的轻巧灵活感觉;
座椅倾角采用旋钮式调较使用比较麻烦,前座杯架设计也不够妥当。
这篇车评的对象是两厢的Polo劲情,但前面交待的许多特性都是两厢版和三厢版共有的,也就是说你应该首先决定选择Polo,然后才再考虑选劲情还是劲取。新Polo值得选择吗?它的动力系统比旧款更合理,实际性能(舒适性或动力性)有明显的提升;底盘基本持平了原有的水平,安全和稳定性继续领先同级;外形变化显著,车厢略有改进,档次有明显的提升。如此一个整体包装下来,使得新Polo的说服力又全面了许多。
一如开篇所说,Polo的品质一直都是得到大家肯定的,人们抱怨的只是它价格太高、养护费用太贵,这个弱点在新推出时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总有很多人愿意为又新又好的东西多付些钱;但是随着时间过去,当Polo已经不够新鲜时,它的高品质+高价行销策略就会渐渐失效。这就是新Polo为何费大力气去提升外部形象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它的底盘、工艺、品质在今天依然是同级里顶尖的,这些东西不改都行,只要换了新面孔,吸引力便又回来了。
说回这部两厢版劲情,它的变化并不如三厢劲取那么脱胎换骨。劲情依然维持着比较朴实的德国小车风格,没有针对同级两厢小车(如飞度、雨燕、乐骋)作出功能或形象上的改变。我们认为在这次Polo小改款中,三厢劲取在自己定位内的表现要比两厢的劲情出色。所以,虽然我们对劲情和劲取都会给予“值得推荐”的评价,但对劲取的推荐程度要稍高一点。要买一部经济型两厢小车,除非你非常看重驾驶性能,否则选这部劲情的理由不是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