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奔驰C200K、C230(上一代)怎么样及奔驰C200K、C230(上一代)的性能如何
C级车是奔驰在全球总销量最大的车系,在西欧尤为受欢迎,但在中国它的销量并不及奔驰的大型车S级和E级。C级车直至2006年4月才被“正式”进口国内,虽然一直传闻国产,但北京奔驰并没有行动。
现行大家所见的C级属第三代,诞生于2000年,2004年又进行了一次小改款,厂方煞有介事地称之为“升级版”。引入国内的C级有两个车型:C200K和C230。入门型号C200K沿用1.8升机械增压发动机和5前速变速箱,售39.8万。C230是高端型号,用上全新的2.5升V6系列发动机以及7G-Tronic七前速自动变速箱,加上弯路主动照明氙气大灯、17寸前后不等宽轮胎等高级装备,售45.8万。
3.外形观感
C级车在奔驰家族中向来都是“小弟”地位,因此它不敢妄自创造新的设计思想,历代C级基本上都是S级的翻版。大家眼前所见这款C级,以双水滴形前灯及大三角红白尾灯为标志,其前格栅与屹立车头的三叉戟车标都与上代的S级一脉相承。车身线条也柔美耐看,整体形象稳重但略嫌保守。
4.外形细节
这个小改款的C级细化了一些局部,并不算激进的大包围已让沉稳的C级倍添年轻活力。采用了运动型悬挂和17英寸5辐合金轮圈的C230看起来更加贴地,为突显运动效果,一些细节也没有被放过,比如尾部的抛光不锈钢椭圆型尾管、穿孔式前制动盘、刻有“Mercedes-Benz”字样的制动卡钳等。
相比之下,C200K采用的16寸7辐铝合金轮圈和205/55R16轮胎,让整车看起来较为内敛保守。
5.车厢氛围
车厢基本是上代奔驰的格局,按钮密集但一目了然。色调方面,C200K采用开扬感较强的米黄内饰,具有奔驰一贯的舒适温馨风格;C230则以灰黑色和金属装饰搭配,带来强烈的运动格,甚至有点让人错认这是AMG版的奔驰车。
这一代C级几年前推出时曾被批评车厢质量下降,但奔驰在小改款中已经作出针对性改良,眼前的车厢豪华、舒适、精致程度都达到了奔驰的应有水准。
6.驾驶区细节
两套版本的方向盘有所不同。C200K的标准方向盘造型偏向斯文舒适,C230的运动套件方向盘为三辐款式,3、9点特别设置了赛车常见的拇指座,四个控制键则由C200K的模块式退化成银色金属质感的简单按钮式。转向柱四向可调但只能手动调节,落后于目前的其它同级车。
即使刚坐上驾驶座,也可以很清晰地感知这是奔驰的车厢。因为有许多传统奔驰一直坚持着,如设置在前门壁板上的座椅调节按钮,和E级一样具备三阻记忆功能和头枕高低调节。所有的控制按钮都在就手的位置,操作时不必非心思去寻找或学习。不过岁月还是在其身上留下了痕迹,转向灯控制杆、车灯开关旋钮等一些细节稍缺精致。
虽然没有像E级或S级采用了别致的仪表盘,但仪表信息清晰易读,中央行车电脑可显示丰富的信息:音响、空调、里程、时间、挡位等等,不是中文也无关紧要,都是比较简单的英文单词,一看就明。既便是倒车雷达那样的简易设备,奔驰也提供了图形渐进式显示来让驾驶者更放心。
7.车厢装备
中控台从上至下分别是门窗座椅控制钮、音响和空调面板。和国产E级一样,三代C级的中控台也布满了按钮,每项功能都有一个对应的按钮,在没有摸熟之前,最好别在驾车中操作。不过2007年1月发布的第四代C级已在顶级车型上配置了“COMMAND”车内信息控制系统,支持卫星导航,原理类似宝马的i-Drive。不喜欢一键式控制系统的用家,还可以选择这种多按钮的传统设计。
既便是最“廉价”的C200K,也要体现奔驰的豪华感:电动天窗、双区独立恒温空调、遮阳帘、侧气帘齐备。这些装备以目前的标准来说并不新潮,也不算丰富,但是奔驰提供的东西,其用料、做工乃至使用的手感都会让人无可挑剔。
可“躺平”的后排座椅头枕是奔驰独有的装备,不过在C级上只能手动翻折。NECK-PRO主动保护头枕限制系统则是此次升级中奔驰给用户的小礼,这是近年才开发出来的新型安全系统,主要作用是抑制碰撞发生时乘员颈部受冲击而过度后仰(会导致颈椎折断)。从入门的C200K开始就是标准配置。
8.前排座椅
无论是温馨的浅内饰,还是动感的深内饰,座椅都是相同的款式。对于奔驰的座椅几乎没什么好挑剔,造型贴身、整个背部都得到充分的支撑,高椅背的设计可以让头枕承托到整个头部,长时间乘坐也相当舒适。
9.后排座椅
论乘坐感,后座并不输给前排,但由于是后驱车,中央地台突起较大,中间的乘客注定是全车最不爽的一位。后排有独立空调出风口,大号的头枕对长途乘坐舒适性有很大的帮助。
C级车2715mm的轴距不输同级对手,腿部空间足够,而且奔驰还设计了内凹的前座椅背,为后座乘客偷得少许腿部空间。
10.储物空间
车厢里的储物格数量不多,也不见得特别方便易用。这是上一代德国紧凑型车的风格(上一代早期的宝马3系连杯架都没有呢)。不过每个机构的开关都很和谐得体,这方面倒是维持了奔驰的价值感。
11.发动机与变速箱:C200K
C200K搭载了奔驰1.8升机械增压发动机,这也是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当家的技术产品之一。最大功率达到120kW,最大扭矩为230Nm,0-100km/h用时9.3秒,最高车速可达230km/h。另外,机械增压发动机要比涡轮增压的动力反应更直接,减少涡轮迟滞感,使日常驾驶的力量输出更为线性。
五前速自动变速箱在今天看来已经没有惊喜,不过对于这款小奔驰来说,其动力正好能充分利用五前速的潜能,柔和的动力输出也匹配C级舒适稳重的定位。有点“肉”不要紧,换挡顺滑已能确保享受,反而是略带粗犷的中高转声音让人有些不快。
12.发动机与变速箱:C230
相比C200K,C230的动力系统含金量更高。它搭载了新一代的奔驰V6发动机,排量2.5升,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50kW,最大扭矩为245Nm,达到一般3.0升发动机的水准。匹配奔驰最先进的7挡手自一体变速器(7G-Tronic),0~100km/h加速时间为8.9秒。
发动机表现是无懈可击的,声音醇厚,顺滑大度。7前速的变速箱在奔驰的大排量车型如CLS350、S500上, 能使动力衔接的畅顺性显著提升;但用在C级这部小车上,实际效用没有想象中显著,常用档位之间的齿比没有显著缩小,日常驾驶感觉不出7前速带来的优势。6、7挡的齿比很小,只会在高速领域才派得上用场,对提升极速和减少长时间高速巡航的油耗很有帮助,这在奔驰的原产地德国是相当重要(关乎面子)的性能,但在中国用车环境里的效用就不那么显著了。
13.底盘操控
C级车让人最满意的是悬挂,这款改进版采用了奔驰的“直接控制”(Direct Control)悬挂设定,比过去的C级更硬朗。行驶中底盘会传递比较丰富的路面信息,但硬朗的程度恰到好处,不会让乘客感到难受。遇到路面大起伏时,悬挂吸收震动和回复稳定的动作十分快,即使是配上17英寸薄胎的C230(C200K采用16英寸),也能将驾驶者需要的路感和乘客想要的舒适性平衡得十分好,充分表现出奔驰深厚的调较功力。
不过转向却很让人失望。慢速时方向盘过于沉重,指向性与回中力都很不清晰,在市区内驾驶,转向很难给人精准自如的感觉。这个转向系统浪费了C级优良的动力和底盘,使得日常驾驶中很难让人找到兴奋投入的感觉。
14.乘坐感受
在市区里驾驶C200K和C230的差异其实不大,虽然两者的马力相差30Kw,但扭力却只有15Nm的差距。C200K得到机械增压之助,爆发力并不逊于排量比它大700c.c.的C230。当然,后者由于采用V6发动机,力量输出更加均匀有致,高转声音也更纯厚结实。
奔驰对于机械调较的最大心得在于“平顺”。在高速的车流中穿插,通过手动换档将转速保持在4000~5000rpm之间,这时的C230有爽朗的油门反应,车厢依然安静,每次换挡动作都很顺滑,转向稳定之余又不会过敏,整个车身平稳自若。由此而来的结果是坐在乘客席和后座的同事都打起了鼾,甚至我故意调大音响音量或再猛地刹车,也未能将他们叫醒……可见行进中的奔驰车厢是何等的舒适平顺了。
15.真正的奔驰感觉
在中国市场卖得最好的奔驰是S级,因此笔者所试过的奔驰大部分也是高级的型号,如CLS,E,S级等。开着C级的时候,感觉与上述的豪华奔驰车型很不同:开了C230一上午,还是无法找到那种开奔驰的“身价感”。就算在驾驶中刻意将目光放到车头耸立的三叉星立标(C级的立标在笔者的正常驾驶坐姿下只能看见一半,角度不及E和S级的那么高)上,依然感觉不到奔驰典型的那种宽大沉稳、陆上行舟的感觉。反而,我总觉得手中的C级车很紧凑,很硬朗,转向出奇的沉重,驾驶感受比我想象中来得更平民化。
直到完成了一天的试车工作,开着它赶往机场的最后一段路上,我才找回了开这部奔驰C级的真正感觉。那是在一段车流稀少的笔直公路上,音响传来悠扬的乐曲,车上两个乘客已经睡着,两侧黄黄绿绿的树木不断向后拉过,看着前方耸立在阳光下的奔驰徽章,我忘掉工作、忘掉试车,心里却找到了驾驶奔驰的那份自我价值感。
什么是奔驰?奔驰就是在笔直的道路上能让你觉得时光流逝得很有价值;奔驰就是在你激情驾驶的时候身旁的乘客还可以安然入睡;奔驰就是能给你一流的科技与效率,却不会让你感觉到刺激和喧哗……这种感觉,在这部已有数年光景的C级上依然可以体会得到,只要你懂得如何去体会。
16.展望C级的未来
奔驰C级在中国的能见度和知名度比不上奥迪A4和宝马3系,也不如自家的S级和E级。最大原因,莫过于C级是一部最低级别的奔驰(轿车系列)。一来,买奔驰的人通常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力,而买奔驰这个行为某程度上也是为了显示社会地位和财力,因此一部“最低级别”的奔驰,当然较难有号召力;二来,奔驰C级所处的紧凑型豪华车市场买家大多是年轻群体,年轻人自然会倾向选择与其形象相符的品牌,奔驰长久以来给人的感觉都是稳重、老成,虽然近年已有年轻化趋势,但与对手宝马、奥迪相比始终还处在年龄形象的“上层”位置。因此,将奔驰品牌用在一部紧凑型轿车身上,这个搭配本身就有一定的矛盾。
除了本身的产品定位,C级车目前面临的市场状况也比较尴尬。目前仍为原装进口的C级,与已经国产的宝马3系和奥迪A4相比在成本和价格上自然处于劣势。价格高一点对于奔驰来说也许还不成问题,但C级车却在款式上也处于劣势。这一代C级是在2000年推出的,国外最新一代亦已亮相,眼前这个款式显然缺乏新鲜感,这却是这个级别的买家们普遍非常看重的。
上述问题,奔驰必须逐一解决,C级车才有可能在中国崛起。S级大卖不过是中国车市特定阶段的奇观,奔驰要想在中国市场扎根立足,还得通过整个车系的全面布局,不放过任何一条战线才行。
17.新车评网结论
优点:
车厢装潢、用料均配得上高级车名号,C230尤为出色;
座椅舒适贴身,人体工程出色;
无论何种动力系统,均高级完善,动力足够日常使用;
C230的V6发动机、7前速变速箱 身价感十足;
底盘扎实,减震动作精密高效,乘坐感十分平稳舒适;
主被动安全性仍处于同级车上游水平。
缺点:
新一代已在国外上市,目前的产品新鲜度远逊竞争对手;
转向滞重、路感缺乏,缺少操控趣味;
中控台按钮较多,操作略为复杂;
C200K的装潢、配置与C230有较大差距,未能代表奔驰的高水平;
对其目标群体而言,形象过于老成。
必须承认,我们现在才来评价这款C级车是迟了些,虽然它仍在市场上销售,但新一代C级已经在海外高调亮相,甚至传出即将国产的消息,无疑会让现在考虑买C级的人更为却步。当然,不可否认这款进口C级车本身仍是非常和谐平衡的好车,在新C级未进入中国之前,它也是你能买到的最便宜的奔驰车,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要买小型入门豪华车,眼前的选择实在很多,即使排除国产的奥迪A4、宝马3系,还有进口的雷克萨斯IS300、萨博93可选。仍选择这款C级的原因,除非是你确确实实需要拥有一台奔驰吧。
新车评结论:尚可推荐
奔驰C200K C230 - 2007年5月
18.延伸阅读:第四代奔驰C级
2007年1月,梅赛德斯·奔驰在德国斯图加特的总部发表了第四代C-Class车型,已于今年春季在欧洲上市。
新C-Class外观上最醒目的改变来自奔驰的三叉星车标。之前所有讲究豪华舒适的房车系列C、E、S级奔驰都将车标立于引擎罩前端,而高性能版本SL、CL等系列则将它嵌在进气格栅的正中。如今在这代C-Class上,首次将两种车标形式都囊括其中。在Elegance与Classic型,使用传统的款式,车标位于引擎盖上;而Avantgarde型则是性能版本的车标,一个大Logo位于隔栅中央。
新C-Class率先推出的是三款汽油车型:C200、C280和C350;以及一款柴油型:C220 CDI。随后还将上市C320 CDI V6和C180、C200 CDI两款使用直列四缸引擎的车型。此次换代,奔驰的工程师重点改进直列四缸发动机的动力提升和燃油经济性。如入门级的C180 K,仍旧使用机械增压的1.8升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动力增到154hp,扭力增加4.5%,而油耗则减少0.3升。此外所有柴油发动机都使用了柴油颗粒滤清器、共轨高压以及涡轮增压等新技术。
与强劲动力的匹配的变速箱,除顶级C350搭载7G-Tronic七前速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外,其余都使用Agility Control六前速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
被动安全方面,新C-Class配有7个安全气囊/侧安全气帘,70%的车身为高刚性材料打造。主动安全方面,新C-Class应用了首现于新S-Class的PRE=SAFE主动安全防护系统。
北京奔驰引入这款新C级生产,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大家可要留心了,这款新C-Class或将成为奔驰品牌在中国未来发展的转折点。